logo

科技项目评估

当前位置: 首页 科技项目评估 正文

研究会指导筹备淮海小微企业碳普惠科技创新平台工作

发布时间:2022-07-04  

根据《江苏省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》要求,我省正在实施碳达峰碳中和科技支撑行动,科研机构和企业从能源消耗、数字化改造、产业技术研究方面着力构建低碳绿色发展的技术创新体系,书写一份双碳行动高质量答卷。3月,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印发《省生态环境厅2022年推动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计划》,提出要推进碳排放权交易、建设碳普惠体系(落实长三角碳普惠合作协议,探索碳普惠核证减排量跨区域交易机制)、完善碳排放统计监测体系、加强碳达峰碳中和政策技术研究。

碳普惠制,是对小微企业、社区家庭和个人的节能减碳行为进行具体量化和赋予一定价值,并建立起以商业激励、政策鼓励和核证减排量交易相结合的正向引导机制。碳普惠制利用互联网+大数据+碳金融的方式,把低碳行为进行具体量化和赋予一定价值,与商业激励、政策激励、公益激励和交易激励相结合,能够调动公众积极加入全民减排行动,是碳市场等强制减排行动之外的重要补充,是科技助力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抓手。

近日,由江苏省能源研究会等单位指导,中国矿业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-徐州“一城一谷”共同牵头,筹建淮海(小微企业)碳普惠科技创新联盟(平台)以及淮海碳普惠促进中心、研究平台等实体运行组织正式启动。各方将合作成立学术委员会与组织委员会,通过构建政产学研协同减碳机制,通过高校-政府-企业-个人,打造淮海经济区的跨区域碳普惠模式,推动消费端碳减排行为的定量技术与互联数字的结合的创新模式,为个人、企业和城市分别建立碳账本,破解生活消费端碳中和覆盖度低、感知度低、不可持续的难题以数字经济新模式助力淮海地区碳减排,并建立可推广的优秀模式,形成典型示范案例,获得国家级、省市级重要媒体宣传报道,力争获得科技或平台奖励,推广碳普惠平台建设经验,进一步扩大影响力。

image.png

碳普惠平台借鉴模式(据本项目发起人之一,Tan, X et al., 2019

参考文献:

[1]Tan, X., Wang, X., & Zaidi, S. H. A. (2019). What drives public willingness to participate in the voluntary personal carbon-trading scheme? A case study of Guangzhou Pilot, China. Ecological Economics165, 106389.